当功绩主义回归,马来西亚足球才有出路

作者:低调看直播       时间:2025年11月24日 21:15

2026年世界杯的入围名单,确实让不少足球圈的老朋友感到意外。乌兹别克斯坦、约旦、佛得角、库拉索,还有海地。除了海地在1974年有过一次亮相,其他几个国家的名字,放在世界杯决赛圈这个舞台上,都显得有些陌生。

看着这些国家的名字,再想想马来西亚足球,心里头五味杂陈。这不是什么奇迹,也不是天上掉馅饼。我跑足球新闻十五年了,见证过太多次的“黄金一代”和“振兴计划”,但结果总是雷声大、雨点小。这些国家的成功,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东西:长期的系统规划、对基层足球发展的投入,以及一个以专业能力而不是政治人脉为基础的足球管理体系。

他们的足协,或许办公室不大,但做决策的人,懂球。他们明白,国家队的成功,根基在于国内联赛的健康和青训体系的完善。人家是“种树”,我们好像总在想着怎么“摘果子”,急于求成。规划这东西,我们喊了很多年,但似乎总停留在纸面上。每换一届领导,就推倒重来一套新玩法,连续性在哪?

佛得角,一个人口不到六十万的岛国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我手头没有他们青训投入的具体数据,但我清楚,他们的球员选拔,看的不是他来自哪个州,也不是他父亲是谁,而是他脚下的技术和场上的表现。这就是功绩主义,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。谁行谁上。这个原则,说起来容易,但在人情社会里执行起来,太难。

我们的问题,根子就在这里。从球员选拔到教练任命,再到足协内部的职位,专业和能力是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?这个问题,圈内人心知肚明。俱乐部层面也是一样,选外援,看的究竟是实力还是经纪人的关系?本土球员,是不是真的把状态最好的那个派上场?当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得打上问号时,谈何冲击世界杯。

我记得很多年前,跟一位欧洲来的青训教练聊天,他很不解地问我,为什么一些在训练中明显更有天赋、更努力的年轻球员,到了关键比赛却坐上了替补席。我当时没法直接回答他。这事儿,说白了就是个选择题,你是要眼前的“平衡”和人情,还是要未来的成绩和希望。这些年,我们似乎总在选前者。

所以,看到约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队伍的崛起,与其说是羡慕,不如说是一面镜子。它照出了我们自身的短板和一直回避的问题。足球管理是一门专业科学,不是靠开会和喊口号就能搞好的。它需要耐心,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持续耕耘,需要一个不受外界干扰、只认能力和表现的环境。

这条路不神秘,乌兹别克斯坦们已经画出了路线图。现在的问题是,我们有没有决心和勇气,把这张图纸拿过来,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去施工。真正的变革,往往比一场90分钟的比赛要漫长和艰难得多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

足球   消息资讯   比赛集锦   比赛   1   比赛录像   欧冠   篮球   NBA   球员   CBA   观点评论   意甲   赛季   亚洲杯   西甲   德甲   曼联   联赛   中国足球